第十四章 宋金郎团圆破毡笠-《今古奇观》


    第(1/3)页

    第十四章    宋金郎团圆破毡笠

    不是姻缘莫强求,姻缘前定不须忧。

    任从波浪翻天起,自有中流稳渡舟。

    话说正德年间,苏州府昆山县大街有一居民,姓宋,名敦,原是宦家之后,浑家卢氏。

    夫妻二口不做生理,靠着祖遗田地,见成收些租课为活。

    年过四十,并不曾生得一男半女。

    宋敦一日对浑家说:“自古道‘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头白。

    百年之事靠着何人?”

    说罢,不觉泪下。

    卢氏道:“宋门积祖善良,未曾作恶造业;况你又是单传,老天决不绝你祖宗之嗣。

    招子也有早晚,若是不该招时,便是养得长成,半路上也抛撇了。

    劳而无功,枉添许多悲泣。”

    宋敦点头道:“是!”

    方才拭泪未干,只听得坐启中有人咳嗽,叫唤道:“玉峰在家么?”

    原来苏州风俗,不论大家、小家,都有个外号,彼此相称。

    玉峰就是宋敦的外号。

    宋敦侧耳而听,叫唤第二句,便认得声音是刘顺泉。

    那刘顺泉双名有才,积祖驾一只大船揽载客货,往各省交卸。

    趁得好些水脚银两,一个十全的家业,团团都做在船上。

    就是这只船本也值几百金,浑身是香楠木打造的。

    江南一水之地,多有这行生理。

    那刘有才是宋敦最契之友,听得是他声音,连忙趋出坐启,彼此不须作揖,拱手相见,分坐看茶,自不必说。

    宋敦道:“顺泉今日如何得暇?”

    刘有才道:“特来与玉峰借件东西。”

    宋敦笑道:“宝舟缺什么东西,到与寒家相借?”

    刘有才道:“别的东西不来干渎,只这件是宅上有余的,故此敢来启口。”

    宋敦道:“果是寒家所有,决不相吝。”

    刘有才不慌不忙说出这件东西。

    正是:

    背后并非擎诏,当前不是围胸;鹅黄细布密针缝,净手将来供奉。

    还愿曾装冥钞,祈神并衬威容;名山古刹几相从,染下炉香浮动。

    原来宋敦夫妻二口因难于得子,各处烧香祈嗣,做成黄布袱、黄布袋,装裹佛马褚钱之类。

    烧过香后,悬挂于家中佛堂之内,甚是志诚。

    刘有才长于宋敦五年,四十六岁了,阿妈徐氏亦无子息。

    闻得徽州有盐商求嗣,新建陈州娘娘庙于苏州阊门之外,香火甚盛,祈祷不绝。

    刘有才恰好有个方便,要驾船往枫桥接客,意欲进一炷香,却不曾做得布袱布袋,特特与宋家告借。

    其时说出缘故,宋敦沉思不语。

    刘有才道:“玉峰莫非有吝惜之心么?

    若污坏时,一个就赔两个。”

    宋敦道:“岂有此理!只是一件,既然娘娘庙灵显,小于亦欲附舟一往,只不知几时去?”

    刘有才道:“即刻便行。”

    宋敦道:“布袱布袋,拙荆另有一副,共是两副,尽可分用。”

    刘有才道:“如此甚好。”

    宋敦入内,与浑家说知欲往郡城烧香之事,刘氏也欢喜。

    宋敦于佛堂挂壁上取下两副布袱布袋,留下一副自用,将一副借与刘有才。

    刘有才道:“小子先往舟中伺候,玉峰可快来。

    船在北门大坂桥下,不嫌怠慢时,吃些见成素饭,不消带米。”

    宋敦应允。

    当下忙忙的办下些香烛、纸马、阡张、定段,打叠包裹,穿了一件新联就的洁白湖绸道袍,赶出北门下船。

    趁着顺风,不勾半日,七十里之程等闲到了。

    舟泊枫桥,当晚无话。

    有诗为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次日起个黑早,在船中洗盥罢,吃了些素食,净了口手,一对儿黄布袱驮了冥财,黄布袋安插纸马、文疏挂于项上,步到陈州娘娘殿前。

    刚刚天晓。

    庙门虽开,殿门还关着。

    二人在两廓游绕,观看了一遍,果然造得齐整。

    正在赞叹,呀的一声殿门开了,就有庙祝出来迎接进殿。

    其时香客未到,烛架尚虚,庙祝放下琉璃灯来,取火点烛,讨文疏替他通陈祷告。

    二人焚香礼拜已毕,各将几十文钱,酬谢了庙祝,化纸出门。

    刘有才再要邀宋敦到船,宋敦不肯。

    当下刘有才将布袱、布袋交还宋敦,各各称谢而别。

    刘有才自往枫桥接客去了。

    宋敦看天色尚早,要往娄门趁船回家。

    刚欲移步,听得墙下呻吟之声。

    近前看时,却是矮矮一个芦席棚搭在庙垣之侧,中间卧着个有病的老和尚,恹恹欲死,呼之不应,问之不答。

    宋敦心中不忍,停眸而看。

    傍边一人走来说道:“客人,你只管看他则甚?

    要便做个好事了去。”

    宋敦道:“如何做个好事?”

    那人道:“此僧是陕西来的,七十八岁的,他说一生不曾开荤,每日只诵《金刚经》。

    三年前在此募化建庵,没有施主,搭这个芦席棚儿住下,诵经不辍。

    这里有个素饭店,每日只上午一餐,过午就不用了。

    也有人可怜他,施他些钱米,他就把来还了店上的饭钱,不留一文。

    近日得了这病,有半个月不用饮食了。

    两日前还开口说得话,我们问他:”如此受苦,何不早去罢?

    “他说:”因缘未到,还等两日。

    ‘今早连话也说不出了,早晚待死。

    客人若可怜他时,买一口薄薄棺材,焚化了他,便是做好事。

    他说’因缘未到‘,或者这因缘就在客人身上。

    “宋敦想道:”我今日为求嗣而来,做一件好事回去,也得神天知道。

    “便问道:”此处有棺材店么?

    “那人道:”出巷陈三郎家就是。

    “宋敦道:”烦足下同往一看。

    “那人引路到陈家来,陈三郎正在店中支分解匠锯木。

    那人道:”三郎,我引个主顾作成你。

    “三郎道:”客人若要看寿板,小店有真正婺源加料双车并的在里面。

    若要见成的,就店中但凭拣择。

    “宋敦道:”要见成的。

    “陈三郎指着一副道:”这是头号,足价三两。

    “宋敦未及还价,那人道:”这个客官是买来舍与那芦席棚内老和尚做好事的,你也有一半功德,莫要讨虚价。

    “陈三郎道:”既是做好事的,我也不敢要多,照本钱一两六钱罢,分毫少不得了。

    “宋敦道:”这价钱也是公道了。

    “想起汗巾角上带得一块银子,约有五六钱重,烧香剩下,不上一百铜钱,总凑与他,还不勾一半。”

    我有处了,刘顺泉的船在枫桥不远。

    “便对陈三郎道:”价钱依了你,只是还要到一个朋友处借办,少顷便来。

    “陈三郎到罢了,说道:”任从客便。

    “那人口弗然不乐道:”客人既发了个好心,却又做脱身之计,你身边没有银子,来看则甚?

    ……“说犹末了,只见街上人纷纷而过,多有说这老和尚,可怜半月前还听得他念经之声,今早呜呼了。

    正是: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那人道:“客人不听得说么?

    那老和尚已死了,他在地府睁眼等你断送哩!”

    宋敦口虽不语,心下复想道:“我既是看定了这具棺木,倘或往枫桥去,刘顺泉不在船上,终不然呆坐等他回来。

    况且常言得‘价一不择主’,倘别有个主顾添些价钱,这副棺木买去了,我就失信于此僧了。

    罢罢!”

    便取出银子,刚刚一块,讨等来一称,叫声惭愧!原来是块元宝,看时像少,称时便多,到有七钱多重,先教陈三郎收了。

    将身上穿的那一件新联就的洁白湖绸道袍脱下,道:“这一件衣服,价在一两之外,倘嫌不值,权时相抵,待小子取赎。

    若用得时,便乞收算。”

    陈三郎道:“小店大胆了,莫怪计较。”

    将银子、衣服收过了。

    宋敦又在髻上拨下一根银簪,约有二钱之重,交与那人,道:“这枝簪相烦换些铜钱,以为殡殓杂用。”

    当下店中看的人都道:“难得这位做好事的客官,他担当了大事去。

    其余小事,我们地方上也该凑出些钱钞相助。”

    众人都凑钱去了。

    宋敦又复身到芦席迈,看那老僧,果然化去,不觉双眼垂泪,分明如亲戚一般,心下好生酸楚,正不知什么缘故,不忍再看,含泪而行。

    到娄门时,航船已开,乃自唤一只小船,当日回家。

    浑家见丈夫黑夜回来,身上不穿道袍,面又带忧惨之色,只道与人争竞,忙忙的来问。

    宋敦摇首道:“话长哩!”

    一径走到佛堂中,将两副布袱布袋挂起,在佛前磕了个头,进房坐下,讨菜吃了,方才开谈,将老和尚之事备细说知。

    浑家道:“正该如此!”

    也不嗔怪。

    宋敦见浑家贤慧,到也回愁作喜。

    是夜夫妻二口睡到五更,宋敦梦见那老和尚登门拜谢,道:“檀越命合无子,寿数亦止于此矣!因檀越心田慈善,上帝命延寿半纪。

    老僧与檀越又有一段因缘,愿投宅上为儿,以报盖棺之德。”

    卢氏也梦见一个金身罗汉走进房里,梦中叫喊起来,连丈夫也惊醒了。

    各言其梦,似信似疑,嗟叹不已,正是: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劝人行好心,自作还自受。

    从此卢氏怀孕,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孩儿。

    因梦见金身罗汉,小名金郎,官名就叫宋金,夫妻欢喜自不必说,此时刘有才也生一女,小名宜春。

    各各长成,有人撺掇两家对亲。

    刘有才到也心中情愿,宋敦却嫌他船户出身,不是名门旧族,口虽不语,心中有不允之意。

    那宋金年方六岁,宋敦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

    自古道:“家中百事兴,全靠主人命。”

    十个妇人,敌不得一个男子。

    自从宋敦故后,卢氏掌家,连遭荒歉,又里中欺他孤寡,科派户役,卢氏撑持不定,只得将田房渐次卖了,赁屋而居。

    初时,还是诈穷,以后坐吃山崩,不上十年,弄做真穷了。

    卢氏亦得病而亡。

    断送了毕,宋金只剩得一双赤手,被房主赶逐出屋。

    无处投奔,且喜从幼学得一件本事,会写会算。

    偶然本处一个范举人选了浙江衢州府江山县知县,正要寻个写算的人。

    有人将宋金说了,范公就教人引来。

    见他年纪幼小,又生得齐整,心中甚喜。

    叩其所长,果然书通真草,算善归除。

    当日就留于书房之中,取一套新衣与他换过,同桌而食,好生优待。

    择了吉日,范知县与宋金下了官船。

    同往任所。

    正是:

    冬冬画鼓催征棹,习习和风荡锦帆。

    却说宋金虽然贫贱,终是旧家子弟出身,今日做范公门馆,岂肯卑污苟贱,与童仆辈和光同尘,受其戏侮!那些管家们欺他年幼,见他做作,愈有不然之意。

    自昆山起程,都是水路,到杭州便起早了。

    众人撺掇家主道:“宋金小厮家,在此写算服事老爷,还该小心谦逊,他全不知礼。

    老爷优待他忒过分了,与他同坐同食。

    舟中还可混帐,到陆路中火歇宿,老爷也要存个体面。

    小人们商议,不如教他写一纸靠身文书,方才妥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