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管理-《王阳明心学智慧》


    第(2/3)页

    (荐贤)乃天下治乱盛衰所系,君子小人进退存亡之机,不可以不慎也。

    在王阳明看来,任贤使能是维持和平稳定的事业环境的关键,是亲君子、远小人的重要条件,实在是不能不慎重考虑啊。

    任贤使能是儒家的传统政治思想。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意思是说,把正直的人推举出来,邪恶小人也会变得正直。孟子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意思是说,统治者尊贤使能,则天下贤士都愿意到他的朝廷服务。在孔孟两位圣人的引导下,后世的儒家,大都主张任贤使能。

    要做到任贤使能,不仅要求管理者能够识别人才的优劣,更要求管理者能够用人唯长,让每个人才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只因人无完人,人人皆有所长,亦有所短。因此管理者要尽量看到人才的长处,加以善用。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所说:“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教育方面,教导方面,对他们就不要做过高的要求,不妨做低一点的要求。”

    孔子说:“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意思是说,孟公绰这个人,要他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是十分合适的人选,其才能、学问、道德,都适合担任此职。但是如果滕、薛两个小国家请他做大夫,要他从政,则十分不当。这是孔子在用人之道上的一些体会与建议。

    对用人唯长,王阳明深有体会。他曾举了几个例子。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在辅佐公子纠时不仅没有帮助公子纠登上王位,在公子纠死后也没有为其死节尽忠,反而投奔了公子纠的仇人齐桓公,是一个不忠诚的人,但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自己也被誉为“春秋第一相”。

    战国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在鲁国娶了一位齐国宗室女子为妻,鲁国人对即将担任统帅的吴起表示怀疑,吴起为博得鲁国人的信任,竟不惜杀死自己的妻子来保住将位,实在是一个残忍的人;但我们不能否定他超强的军事才干,因此他被后人视为“名将”。

    西汉的开国功臣陈平辅佐汉王刘邦时接受将领们的金子,送金多的得好去处,送金少的得坏去处,是一个贪婪的人,但他因为富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六出奇计帮助刘邦脱离险境,因而得到刘邦的重用。

    由此王阳明得出结论:人各有短长,问题在于如何使用。而王阳明的建议是用人唯长,即“用人之仁去其贪,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意思是说,任用人才良善的一面而抛弃其贪婪的一面,任用人才智慧的一面而抛弃其诡诈的一面,任用人才勇敢的一面而抛弃其冲动的一面。舍短用长,因材器使,不强人之所不能,方能上无废令,下无弃才。

    孟尝君去秦国,被秦昭襄王软禁起来。

    孟尝君打听到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你那件举世无双的银狐皮袍。”很不巧,孟尝君那件皮袍在刚来秦国时就献给了秦王,现在在秦王的内库里。孟尝君手下有个门客,擅长偷盗,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入王宫,找到了内库,把银狐皮袍偷了出来。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放回去。秦昭襄王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离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怕秦王反悔,就带领门客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鸡鸣后才可打开城门。孟尝君手下有一个门客很会学鸡叫,且惟妙惟肖,让人分不出真假。于是,这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后来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可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可见,即使是鸡鸣狗盗之辈,也有用途。孟尝君倘若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只怕要被囚禁终生了。唐代陆贽说过:“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唐代韩愈在《送张道士序》中也说:“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用人也是如此。俗话说:“人无弃才。”是人,就有他的用途。作为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知人善任是管理的艺术,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大凡高明的管理者无不深明此意:要以人的长处运用为机会,善于识察人的长处,并能用得恰到好处,这样就能不失时机地赢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正是中国管理者们从古至今一直在学习汲取并不断实践的用人之道。

    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

    今日所急,惟在培养君德,端其志向。于此有立,政不足闻,人不足谪,是谓“一正君而国定”。

    在王阳明看来,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君王必须养德,端正其治国的态度。当一个君王以善养德,治理国家就不会有什么过失,就不会遭受人民的责备,天下也就安定了。王阳明还认为,君子养德,必须要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博取众之所长来做决策。否则,就可能因为刚愎自用而走向灭亡。

    西楚霸王为何会败给刘邦,就是因为他刚愎自用,难听谋臣的意见,使得谋臣先后离自己而去;而刘邦却能听取手下人的意见,即使在非常暴躁的时候,也能静下心来,认真听取下属的意见,因而能够网罗天下人才为己所用,最终建立西汉王朝。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并非所有的事情都会明白,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身为管理者更不能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考虑事情,而要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善于采纳下属的建议,博采众家之长,这样才能避免做出有失偏颇的决策。古往今来,成功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听取下属的意见。

    楚襄王还是太子时曾到齐国做人质,他回国的条件是献地五百里给齐国。当他回国当上楚王后,齐国便派人前来索要土地。虽然自己曾亲口答应,但这明显是乘人之危,楚襄王不想给,就问慎子该怎么办。慎子说:“明天早朝,大王叫群臣献计。”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几位大臣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