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师兄薛立斋,日本留学生-《医者晚明》
第(3/3)页
“简明扼要啊!内科顾名思义,内治之科。”张介宾解释道。
“不好,不好,说其他的。”周宗岳说道。
“薛立斋是我们同门师兄,这个算不?”张介宾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这都被马莳说完了,还让他说啥呀?
“确实是我们的前辈师兄,我们要听的不是这个。嗯,先前你说舌诊还有腹诊,说说腹诊的事。”俞尧日想起先前张介宾说过的腹诊,好奇问道。
“腹诊啊……”张介宾沉思了片刻,说道:“据我所知《内经》、《难经》有提及腹诊,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发展了腹诊,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但并无医家专门整理,没有出现舌诊那样的专著。”
刘梦松问道:“那你为何要提及舌诊、腹诊?没有专著,你特意提及,难道就为了让我们去研究?”
“未尝不可!”张介宾笑道,然后面色严肃:“听家师提起,此事也与太医院有一些关系呢!”
“哦?”众人好奇起来,就连马莳都放下书,看了过来。
“日本国有一汉方医,名吉田宗桂,曾两次来我大明留学,正是薛立斋执掌太医院,不过立斋先生当时在南京。”
张介宾先简单介绍了一番背景,才继续说道:“要说这日本国,医术也有可取之处,吉田宗桂这番到来,还治好了一次先帝的疾病。”
众人倒不觉得奇怪,毕竟名医不能包治百病,即便是庸医也有手到病除之时。张元素也曾治好过刘完素,但金元四大家却无张元素之位。
张介宾说道:“据我所知,吉田宗桂除了用上日本的经验方外,更用到了腹诊。我想不管是舌诊还是腹诊,都能够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率。”
“难道他擅长腹诊?”刘梦松问道。
张介宾摇了摇头:“不,他的专长是本草。因为他对本草造诣颇深,才能在那一次一举扬名。”
“我说这些除了提醒各位要重视各种诊法,还有一点便是,近年来我国医学不振。”
“日本朝鲜,学我国医,尚能推陈出新,缔造一批名家,我等坐拥四海,反青黄不接,长此以往,恐将来,我辈子孙反去他国留学求医。”
众人一愣,不明白他为何这样说。
张介宾继续说道:“朝鲜金礼蒙,辑录《医方类聚》,共二百余卷,收方五万余首,每证有论有方,仅次于我朝的《普济方》。”
“田代三喜,九十年前来我国学医,回国后,大力倡导李东垣、朱丹溪学说,开日本医学流派之先河。”
“坂净运,八十五年前来我国学医,研习《伤寒杂病论》,归国后广泛传播仲景学说。”
“据吉田宗桂所说,如今日本国医学,形成了两大学派。一为后世派,由田代三喜及其弟子开创;一为古方派,由坂净运及其门下弟子开创。两派交锋激烈,促成日本国医学兴盛。”
听张介宾说到这,众人早已经目瞪口呆。不成想朝鲜日本等国,医学也这般昌盛,更让人惊奇的是堂堂一派宗师,竟是大明的留学生。
田代三喜,1487-1498年,来华学医。坂净运,1492-1500年,来华学医。
二人一前一后几乎同时来中国学医,又几乎同时开创门派,两派又刚好对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