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华国万岁-《星辰流光之流光星辰》
第(2/3)页
其他几位博士早有猜测,于是齐齐点头。
这席话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所有人都知道,宇宙是不断扩张的。但每一个星系内的星体间隔却始终不变,就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把这些星系牢牢按压在翻涌的海水中,让它们不至于被浪涛冲击地支零破碎。
暗物质就是这双看不见的手,它承载着整个宇宙。谁掌控了它,谁就能掌控世间的奥秘。
所以,自科技文明开始高速发展后,全球的科学家都在寻找暗物质。但几百年过去了,暗物质依然没被发现。
当别人还在致力于论证暗物质是否存在时,温丽星却已经把它研究得透透彻彻,并利用它的能量打开了异次元的通道。
这是怎样的科技水平?
直播间里的观众震撼得难以言表。
切莫诺夫呢喃道:“温丽星大脑里的知识至少领先我们一百年,他是一个天才!”
艾伯特博士如释重负地说道:“不,天才不足以形容他,他是超级天才!”
福特将军急切地问道:“温丽星真的消失了吗?能不能把他找回来?没有他,我们怎么建造戴森球?”
听见这句话,大家才猛然意识到,温丽星的消失导致的直接后果不是联邦失去了一位超级天才,而是世界的毁灭。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建造真正可用的戴森球,其中的科学原理只有温丽星小姐明白,但他烧毁了手稿,炸掉了计算机,摧毁了一切数据,然后永远地离开了。
几位科学家瞬间颓然下去。
看见他们灰败的脸色,福特将军已经什么都明白了,“温丽星回不来了对不对?”他颤声问道。
“回不来了,除非我们也能找到暗物质,打开高维度空间的通道。但是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想要在空气中提取暗物质,至少还需要一两百年的科学实践。”切莫诺夫无奈摇头。
“但是我们的能量罩只能维持两年时间。”德普博士绝望补充。
听到这里,不仅福特将军大受打击,直播间里的观众也都心里发凉。他们隐约意识到,又一次灭世之灾就在眼前。
“除非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破解完整的升维理论。”艾伯特博士心中还留存着一点希望。
福特将军立刻催促:“那你们还不赶紧破解!”
观众也都振奋起来,紧张地盯着几位大科学家。
“刚才的直播我们需要回放一下。”查特曼博士打开智脑,把直播视频倒回温丽星论证四维理论那一段。
但是很遗憾,写到关键的那个公式时,庄理停笔了,并讥讽道:“我为什么要把完整的公式写出来?那对我有什么好处?”
是啊,他的国度被摧毁,他的同胞被污蔑,他的成果被盗窃……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只有无尽恶意和伤害,未曾回馈哪怕一点点温情。所以他为什么要拯救这个世界?
或许当他第一次走上街头,看见周围的人全是白皮肤蓝眼睛,并被这些人指着鼻子骂黄皮猪、废物、懦夫时,他就想着逃离了。
他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归属感。
想到温丽星这些年遭遇的一切,福特将军不禁闭上眼睛,露出不忍的表情。
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谁能在灾难降临的时候独善其身——福特将军忽然对这句话产生了无比深刻的认识。
当幸存的这些人抹杀了华国人的功绩时,他们绝对想不到,他们同时抹杀的还有人类最后的希望。
但愿几位科学家能够破解温丽星的升维理论。这样想着,福特将军又发布了一条召集令,邀请全球的科学家都来破解升维理论。
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不断加入这个队伍,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庞大而又复杂的计算工作开始了。
福特将军明知道实验室里的监控器正在向全世界直播军队和科学界的动向,却不能离开此处。
一是因为这里还有可能残存着温丽星留下的珍贵资料;二是几位科学家喜欢在这里进行计算。他们想要近距离感受超级天才的气息。
被揭穿了假面的约翰博士想逃跑,却被两名士兵拿枪顶住。他雇佣的杀手早就被带下去审讯了。
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位“救世主”。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一名副将带着一张芯片回来,禀报道:“这是我们在庞加莱·约翰的密室里发现的资料,您看看吧。”
芯片被副将插入智脑,转换成全息页面。
一本同样印着五星红旗的笔记本出现在众人眼前,笔记本被一只手不断翻开,进行扫描摄录,摄录完便被扔进火盆烧成了灰。
橙色火焰吞没了封皮上的那面红色旗帜,也吞没了两个中文字体。
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三字是什么意思,但现在,全世界都明白,那是温丽星的中文名字,是独属于他的符号。
毫无疑问,这本笔记本是属于十四年前的温丽星的,里面记载的内容正是约翰博士曾经发表的四维理论。
几名科学家反复阅览芯片里的资料,最终遗憾地摇头:“我们没有发现更多线索。完整的理论应该是在其后的十年里被温丽星计算出来的。”
确定这份手稿没有太大价值,几位科学家又投入到庞大的计算中。
福特将军不死心地翻看着芯片里的内容,双手开始微微发抖。其余士兵在这栋破败的房屋里找了又找,却都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东西。
约翰博士被枪指着脑袋,冷汗淋漓地站在一旁。
全世界的人都在唾骂这位“救世主”,同时也在等待着几位科学家的验证结果。
所有能量罩在戴森球被烧毁的同时变得薄弱了很多,各个幸存基地的温度都在不断下降,并最终维持在一个冻不死人却会让人格外难受的临界点。
许多不耐寒的植物正在枯死,寒冷和大萧条已初漏端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