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踏上异国土地;激烈抵抗-《后明余晖》


    第(2/3)页

    大明陆军和海军本身就研究、敲定过登陆作战的模式,这也是海军陆战队执行其主业的指导方针,许多登陆作战的条令都是以之为基础的。

    而周长风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节,并添加了许多后世的辅助理念,只是这些先进理念暂时仅存在于书面和沙盘推演上,恐怕要等到今后登陆南洋时才能派上用场。

    总而言之,如今明军在对已确定的登陆地域遂行登陆行动时,战术上分为三大步骤。

    第一,运用飞机和高速侦搜艇对海滩进行摸底探查,障碍物的布置、海滩的坡度陡缓、火力点的分布等等。

    第二,海军战舰对滩头进行火力准备,攻击已发现的目标。之后继续保持炮击,掩护登陆部队靠岸。待他们距滩头不足一里时,战舰开始向后方纵深延伸火力。

    第三,如果有障碍物阻挡,工兵单位便要先行靠岸对其进行破坏,若无则略过。随后,登陆部队乘坐各式登陆舰艇登陆,抢占滩头阵地。

    战列舰、航空母舰,以及六艘登陆舰都陆续放下了二十多艘登陆艇,这种木制的小艇长约十二米,由一台一百匹马力柴油机推进,最大航速十节,可搭载十一吨货物。在运送兵员时,可装大约四十人。

    战舰两舷垂下了一道道绳网,全副武装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借着绳网往下爬,最后跳进登陆艇中。

    薛灿的第一营打头阵,十八艘登陆艇在驶离了舰队以后同样一字排开,全速冲向滩头。

    伫立在章和号战列舰舰桥中的周长风端着望远镜,在他眼中,登陆艇们留下的航迹就像是一排雪白的梳子。

    登陆进行的很顺利,一艘艘登陆艇接二连三地冲上了滩头,前边的跳板“哗啦”着放倒,拎着步枪的士兵们拔腿跑出,迅速向左右两侧分散,展开了阵线,然后或蹲或伏的警戒着。

    就这样,除了有几人摔倒受伤以外,一营的数百官兵几乎安然无恙地建立了滩头阵地。

    随后,第二梯队也同样轻松上岸。

    不是说有什么抵抗军吗?怎么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下午16:46,作为第三梯队的团部、战防炮队、工兵队、两栖战车队出发了。

    周长风也在其中一艘登陆艇中,他凭直觉认为日本人组织的抵抗军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既然抢滩登陆过程中未遭遇攻击,那么很可能对方选择了纵深防御?

    理性推断一下,这是完全符合情理的。

    东京湾中停泊着庞大的明军舰队,胆敢进行滩头防御就是自寻死路——在十二寸半、400㎜的战列舰穿甲弹面前,即使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永备工事也像积木一样脆弱。

    与其白白的折损兵力,不如把明军放进纵深,节节抵抗。

    在缺乏战略纵深的日本,如果不能歼敌于滩头,一旦敌军大部队上岸那就必败无疑。

    不过,因为奋勇守土军从一开始就确定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所以他们反倒毫无顾忌地放弃了在滩头布置防线。

    猝然,一团闪光迸发在海滩边上,紧接着是第二团、第三团……

    几秒钟后,轰隆轰隆的爆炸声才传入还在海上航行的第三梯队官兵们的耳中。

    周长风下意识地皱眉,然后举起了望远镜。

    因为沙滩比内陆的土地要潮湿,爆炸并未激起太多的尘土,烟雾消散的很快,插在海滩上的陆战队三山波浪旗依旧在飘扬着。

    根据他的经验,那应该是中型迫击炮发射的炮弹。

    重工业寥寥无几的日本人现在仅有来料加工的能力。东京炮兵工厂通过进口英国的炮管钢,可以自造少量75㎜山炮。但因为成本过高,近些年他们只能侧重于制造能完全自产的迫击炮,仿制产品同样也是世界各国都在用的法国布朗德81㎜迫击炮。

    挨了十几发炮弹的滩头部队在短暂的混乱以后开始尝试还击,有人在炮击下保持了最大限度的镇定,眼尖的瞧见了敌军迫击炮发射时的烟雾和微弱火光。

    仓促测距和协调之后,一营和二营所属的八门80㎜迫击炮便向那个大致方向开火还击了。

    在空中徘徊待命的两架三七式战斗机下降了高度,在滩头部队的头顶一边盘旋一边左右晃动机翼,示意迫击炮停止还击,以免抛物线弹道与飞机航线重合而闹出大笑话。

    随后,两架战机一前一后,向刚刚暴露的敌军迫击炮阵地俯冲扫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