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回 明之王-《明末:辽东雄狮》


    第(2/3)页

    弘光政权首尾不能相顾,杨承应就能趁势夺下扬州府,再渡江南下。

    谨慎,是杨承应一贯的风格。

    吴三桂却觉得有点慢:「殿下,咱们大军数万,又有大运河作为物资输送通道,干嘛慢腾腾的。」

    「如果正面攻势太猛,会导致他们为了防备我们,而疏于防备西面,我们不就给他人做嫁衣裳。」杨承应道,「我先等他们互相打起来再出手,事半功倍。」

    「还是殿下考虑的周到啊。」

    吴三桂早就发现,揣摩殿下的想法,不能按照普通人思路。

    如果是按照普通人的思路,一猜就中:大军席卷江南,如秋风之扫落叶——爽!

    但是!作为成熟的政治家,想法就完全不一样: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杀戮应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战书刚下不久,要给弘光政权的官员们一些时间认清敌我,最后选择站队。

    这对于平定江南后,对江南的治理极为重要。

    杨承应主要针对的是大地主、大官僚,而不是中小地主。

    特别是小地主,听着好像词儿不好,

    实际上在那个农业发展还不发达的时代,小地主只是土地较多的代名词。

    他们由于没有功名在身,同样是被压榨的对象,很多小地主家的女儿都得下地干活。

    举个例子,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家里有三个包衣,照样吃不饱肚子。

    两人正聊着,祖泽沛忽然跑进来:「殿下,刚得到消息南边出了一件大事!」

    「什么事?」

    「据说太子朱慈烺逃到南京!」

    「什么?」杨承应和吴三桂异口同声。

    此前,杨承应派人一直认真的寻找,是真的没找到。

    愿意寻找朱慈烺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按照传承有序,即便是杨承应想做皇帝,也该有个人站出来,把玉玺交给他。

    而站出来的这个人,朱慈烺无疑是最合适的。

    可惜,朱慈烺一直下落不明。

    南京紫禁城内,也是一片混乱。

    「你听说了吗?卢九德已经去认了,认为是太子。」

    「卢九德在外统兵多年,怎么会认得已经九岁的太子殿下。」

    「你这话不对。卢九德可是内监,怎么会不认识呢!难道外臣才认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