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第(2/3)页

    “以太仓一城之户口考之,洪武年间见丁授田十六亩,二十四年黄册原该六十七里八千九百八十六户,今宣德七年造册,止有一十里一千五百六十九户,核实又止有见户七百三十八户,其余又皆逃绝虚报之数。”

    也就是说,从洪武二十四年的八千九百八十六户,到了宣德七年之后,就只剩下了一千五百六十九户,他在反复核实之后才发现真正的户口只剩下了七百三十八户,其余的都成了虚数。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也代表着大明太仓一县的赋税,在这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几乎锐减了足足九成以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忱先是大力清查田地,重新清造田地圩册,严格执行履亩、踏勘、开报,要求顷亩实数,或多余亏欠,各明白陈报,要求做到九个要求,即‘区从领图,图以领圩,圩以字拆,号从数编,赋从则定。其册曰流水,图曰鱼麟,以序姓氏,从正封洫’,使得田有定数,赋有常额。

    在清查完土地之后,周忱重新招纳流民,推行了“综核田粮”、“分催税粮”等措施,以招复流民和确保税粮的征收。此法效果十分显著,很快就恢复了苏州一府的正常秩序。

    而后周忱又创“平米法“、“济农仓“,平均农民赋役,赈济贫苦百姓。后来他受命巡视淮安、扬州盐务,使得盐课饶足,有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只是后来周忱改革措施大大损伤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因此后来周忱只能选择被迫致仕。

    眼下林敬声称要重新复用周忱的改革之法,自然也让朝廷众臣为之担忧。

    周延儒皱眉道:“眼下逋赋一事确实关系我大明命脉,可是从去年以来,江苏浙江就接连出现洪涝灾害,甚至还出现了雪灾,百姓梦已经出现了家家悬釜的境地,尚需酌减南方赋税,此时追索逋赋,未免有些太过于强硬。”

    崇祯也轻轻点了点头,他今年之所以没有下发催收逋赋的圣旨,就是担心朝廷征收太急,使得地方进一步出现民变,不过他对这件事是很重视的,还专门给陈演下过旨意,要求他解决逋赋的问题。

    “皇儿既然提及逋赋之事,想必应该有一些建议?”

    确实,从林敬提出废除辽饷开始,先后谈了大明朝目前的几个重大问题,也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从目前来看似乎都是可行之策,因此这也使得崇祯对林敬的建议重视了许多。

    “儿臣自然明白,解决逋赋问题并不是急于一时,而是要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