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逋欠与赖账-《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第(2/3)页

    “江南逋赋名目方法繁多,如活洒、死寄、畸零带管、寄庄等,而浙西一带盛行‘铁脚诡寄’,即以田产寄在亲

    友或佃户名下,减少册籍上的资产,来实现逋赋的目的,这些人不纳粮、不纳耗,地方逋负自然日积月累,再加上乱挂产业于别人名下,结果祸害小民,小民无法申诉,又无力负担,便整家相率逃亡。”

    林敬说到这里时,甚至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道:“就连朝廷体恤民情而专门免除的税粮优惠,也都被这些人给利用了起来,富户们自然不用再交税,可是普通的小民输租如故,甚至还要给什么‘脚步钱’和‘冬牲’......”

    众臣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实际上大明朝就是这么过下来的,从小民到势豪都是拖欠的主体,而积欠逋赋的银子也都被种种名头给抹掉了,特别是到了后面,下至贫民百姓上至达官显绅,家家户户都拖欠了几十年的逋赋,然后每次有新皇登基的时候,又会以各种形式免除掉,哪怕是崇祯也下旨免除过几次积欠.......

    当上上下下都是这么一副态度的时候,无论是士绅还是百姓,自然要想方设法来逋赋,特别是那些地方士绅们,常常在官府清缴逋赋的时候,煽动百姓们抗粮不交,甚至殴打税吏,而朝廷又无力整治乱象,使得逋赋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

    林敬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不由得露出几分苦笑。

    “士绅不交税,百姓们不交税,能拖的就拖,能欠的就欠,上上下下沉隆一气,谁也不敢查,谁也不敢问,那我倒要问一问,到底是谁吃亏了?”

    谁吃亏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只有朝廷。

    崇祯深深地望了一眼林敬,眼下太子已经给他太多的震撼,反而使得他心中多有歉疚,若非朝廷到了眼下这个局势,太子又何必这么尽心竭力呢?

    “太子殿下,逋赋之事牵涉到天下百姓,我等实在要谨慎为之........昔日吴中抗粮之事,当为殷鉴。”

    周延儒再一次站了出来,他明白自己眼下的做法是在得罪太子,可是他的出身也好,他背后的那些人也好,都不希望林敬去掀这个盖子,尽管这里面的恶臭已经相当难闻,可是他们依然在装聋作哑。

    林敬冷笑了一声,道:“周相的意思,莫非是认为百姓们会效仿当日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