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淮河防线-《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第(2/3)页

    到处都是在夯实道路,拓宽道路。

    而河流水网,也都进行,清淤,截弯取直。

    整个淮河防御体系里面,水陆交通是朱慈烺看重的重中之重,因为明军要防御的是六七百里地的淮河防线,而明军的守军又太少,分散在这么长的防线上,兵力摊的太薄了,这些交通体系,悉数都是为了军事做准备的。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用处——一旦防线有失,也可以让军队快速转移,撤退到长江,重建江防防线。

    除在淮南建立的水陆交通网络外,眼下,沿淮河沿线,适合渡河,以及,适合搭建浮桥的地方,也都建了总共十九个炮台,还有配套的防御体系。

    再算是沿河筑起的小型堡垒。

    可以说,整个淮河沿线,就是一个完备到极点的防御工事。

    防御工事,悉数采用的都是土木结构——青砖,石砌太贵。

    至于穿越老是喜欢点的水泥科技树,也没有派的上用场。

    朱慈烺倒不是不会——他肯定会了,这又不是太复杂的技术,这玩意可比造铳造炮简单的多了。

    不过朱慈烺却也没用这种技术——就土法水泥那产量,那效率,还真不如用夯土来得快。

    夯土这种防御工事,已经成了此时,明清双方在战场上修筑工事的主流了。

    因为相比于紧固的青砖,砌石结构而言,夯土建筑在面对着炮弹,以及火铳弹丸的攻击下,往往显得更加有用。

    此时,巡视着淮河防线的周遇吉,是正频频点头,他感慨着道。

    “有这样的防线,鞑子不管从哪里来攻,都得撞个头破血流,何况江而上,洪泽湖里面的水师,也不是吃素的,真要是他们来了,能过得了淮河,就算他们厉害的了……”

    “周将军,虽然防线紧固,都快赶得上我大明的九边长城了,但还是要小心慎重……”

    随周遇吉一块巡查防线的路振飞道。

    “路大人您就放好了,沿河处处是堡垒,而且,我军也可以迅速机动,驱援任何一点,就是鞑子人马,突破河防,也可以凭借后方的堡垒村庄,节节抵抗,然后再通过水陆要道,快速运兵过来,到时候,照样能把鞑子驱逐出去!”

    一旁的朱七闻言,笑呵呵地道。

    不是他们自信,因为这道防线,修得确实挺紧固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