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一碗,待今日过后,便不在集中施粥了。” 宫女显然也有些畏惧侯恂这个户部尚,所以对他的问题是有问必答。 “上面有规定,待将各县的人口统计造册清楚后,便改为按户借粮,每人一月可借粗粮十斤,精粮五斤,粗盐二两,另每户可再借棉花五斤,棉布一匹。”老宫女缓缓说道。 “这…这…难道你都统计清楚了?店铺中物资足够?还有将来百姓如何偿还?”侯恂头皮一阵发麻,这是户部的工作呀。 “嗯,全县需要救助的百姓共计两千三百户,五千余人,所有物资都会折算成银子,分五年偿还,物资肯定是不够的,后续还会再运来。” 老宫女将自己造好的十几本账册拿起来递给了他,并解释道。 而这时锅中的粥也熬好,百姓们排队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其中两三岁的孩童和大着肚子的孕妇排在了一起,但极少,四五千人中也就几十个。 同样是四五十岁的老者,也一个都没看见。 侯恂站在一旁,看着百姓们井然有序的领完粥蹲在地上大吃起来。 而这边宫女也带着伙计开始给吃完粥的百姓,借粮盐布匹棉花,没有一丝差错,侯恂也叹了口气,默默的转身进城了。 对各级官吏的德性,他自然是了解的,如此复杂繁索的工作若让他们来做,这些百姓最后能分到多少物资,还当真不好说。 果然,一旁的绅士和官吏们看着一袋袋精米棉花布匹被百姓们扛走,眼中都露出了贪婪的目光。 在他们看来这些泥腿子,有米糠和麦麸吃就够了,给他们**米完全就是浪费,还有那新鲜的棉花棉布,穿在他们身上同样是浪费。 可看了看那名老宫女,众人也只得无奈的回城。 这阵子从各地传来的消息,凡是敢打主意的人,官员几乎都被东厂的人抓走了,吏员和士绅则是当场抄家被杀。 次日,侯恂便离开了新野,继续北上。 一路上,所过州县,几乎都如新野县城那般无二,这让雄心勃勃的他,不免也变得有些颓废起来。 抵达京城时,已是到了十一月底,而朱慈烺同样也从大同回到了京城。 虽然这几个月朱慈烺都待在大同,可他的命令却无时无刻不在向京城传递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