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军备无小事-《国姓窃明》


    第(1/3)页

    初步搞定了从采矿到烧焦、炼钢的各个环节,把大冶铁山的产业整体升级了一个台阶后,沈树人总算是放下心来,今年也能安心过个好年了。

    后续的日常基础科研,他可以慢慢交给宋应星等人去操心,不用再事事亲力亲为。

    作为一方大佬,他也就是在科研立项起步阶段,才不得不亲自扶上马送一程。将来以他的日理万机,最多就是点拨一下大方向。

    哪怕是对宋应星的任用,沈树人也是想把他慢慢往科研管理上转,毕竟都一把年纪,五十七岁了,哪有那么多精力亲自在一线搞科研。

    不过,最初这一年半载,却是必须历练的——在深入接触后,沈树人也发现宋应星在动手实践方面,并没有后世传说的那么神。

    说到底,宋应星如今只是理论知识丰富,但科研实践经验很欠缺。

    这一点,其实宋应星自己在《天工开物》序里也写了:“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宋应星原本也想过买一点他书里描写的机器来实物研究,可惜没钱。

    想找实际从事这些行业的匠人复制逆向机器,但是又没这个场地、材料。

    自己写书从头到尾都是“无实物写作”,当然就只剩空对空的纯理论了。

    说到底就是穷害的,“伤哉贫也”。

    现在沈树人有钱,还愿意出钱,能帮他把序言里想实物验证而没钱验证的东西,统统梳理一遍,宋应星当然要如饥似渴亲临一线了。

    等在一线干个一两年,把实践经验的短板补上,原先想做没钱做的实验都做完了,理论充分结合实际,再让宋应星转回科研统筹和管理,这才是最善的用人之道。

    ……

    倏忽又是两天过去,距离过年也就只剩七八天了。

    临近年关,沈树人肯定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处理。

    而且他之前让郑成功封锁大别山区的水运物资补给路线,以迫降蔺养成。如今冬天最冷的时间也快过去了,沈树人还得回南京一趟,全局统筹收网。

    顺便攀攀官场关系交情,把立功后的升迁运作一下,再跟如今已在南京户部做侍郎的父亲通谋一下。

    所以,这天他也是最后一趟来到大冶县里、最近才新设的“兵仗窑冶研究院”。

    跟宋应星交接一下,谈谈对后续技术的一些展望,也顺便给科研人员们安排点年后的任务。

    过完年后,沈树人不会马上回武昌,所以先把该立项的事情提前交代了,免得人闲下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