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现在筛矿也都是人工手动的,很多时候都是看筛矿人的眼光如何? 更不要提炼钢的时候,也没有专业的机器来控制温度,全都是靠炼钢师傅的感觉,还有经验来判断,这样出产的钢铁质量自然不可能保证,每一炉子都是一样的。 其中产生的浪费和废钢率自然要高上许多。 不过,即便如此,产生的钢铁也比以前的产量要高上许多了。 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朱启虽然看到有些许的瑕疵,但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现在大明的科技树已经点的远远超过了周围的那些国家们。 而想要更进一步的话,就不是光靠着工匠们能够进行的事情了,必须要科学系统的进行教学和教育的改革。 国子监虽然走出了第一步,但想要一下子改变国子监对于四书五经的崇拜和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即便有朱启的心学和数学在国子监中风靡。 但是也依然没有脱离出儒子们接触的范畴。 而朱启想要的改革,可不是仅仅到此为止的。 而是从头到尾的自然科学的改革,甚至比西方的那些大学们还要系统和科学的。 比如从小学开始就接受自然科学的教育。 但这种事情想要在应天府实行,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一个封建王朝的根基就是这些读书人,如果你现在告诉这些读书人,你们以前读的四书五经,现在都不管用了,要学习新的东西,那绝对会天下大乱的。 所以想要实现这样的事情,也只能等自己回到了辽东之后才能够着手进行了。 正因如此,朱旭也没有将这些事情跟朱元璋说过,就算说了也没什么用,可能还会被批评一顿。 别看朱元璋虽然杀那些贪官污吏们一点也不心慈手软,但朱元璋本事上还是一个封建帝王。 身为封建帝王,自然需要维护自己王朝的统治,而维护统治,就需要儒学的帮助。 还有什么能够比儒学更能够维稳的呢? 现在的朱启也算是认命了,也没有了以前那种不想去辽东的想法了。 他已经看透了自己这一身上都是功劳,要是自己不去辽东,恐怕也没人去了,朱元璋绝对不会让自己在应天府当一个逍遥王爷的。 既然躲是躲不过了,那就老老实实的面对吧,朱启甚至都已经开始规划到了辽东之后,该如何建设自己的王府了。 至于说驻地,那肯定是辽阳啊。 整个辽东半岛也就辽阳市最符合朱启心目中的驻地了,毕竟辽阳的规模最大,而且位置也是极好的,前后都有城池护卫,旁边就是出海口,可以说非常适合发展的一个地方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那边太冷了。 而想要彻底解决寒冷的问题,光是靠现在的御寒物,恐怕还不太够,朱启十分想念自己的棉花被子了。 而棉花这种东西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大面积开始种植的。 不过现在已经有棉花,并且在明朝内部开始种植,只是还没有被大规模推广罢了。 朱启自然不建议拿这些棉花在自己的辽东进行推广种植的,而且辽东的土地其实是非常适合种植棉花的,你拿那些小稻小麦什么的,反而不一定容易成活。 但辽东还有一些作物是非常合适的,首先就是土豆和玉米,这两个真的是万金油。 几乎只要是能够种东西的地方,土豆和玉米都能长得出来,而且还能提供丰厚的营养和饱腹感。 可以说是养育大量人口的必备神器了,可惜这东西还在美洲呢。 虽然已经让王传奇带领船队去美洲探险了,但王传奇的第三次探险还没有传来任何的消息。 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抵达,不过都已经摸到北极圈的海峡了,相信去美洲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就算是等到冬天,严寒的天气从并盖上面走过去,应该也能到了吧?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一路平安顺风,然后将自己所需要的那些种子和情报都带回来吧,朱启心里面这样想着。 至于说什么时候去辽东,那就得看时间上朱元璋是怎么安排的了? 但从现在来看的话,去辽东的日子显然并不算是很着急,对于朱启来说,眼下就是享受生活的时候了。 看着面前还在摇摇晃晃,学着走路的儿子。 朱启心里面一暖,这才是生活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