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大将军这头巨兽要出笼了!【求月票,求打赏】-《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2/3)页

    刘伯温的话,让朱元璋极为不喜。

    他难道不知道齐衡也适合做中书省丞相嘛?

    可能让他做嘛?

    他做了中书省丞相,加上在淮西当中的威望,这朝廷到底是齐衡的还是他朱元璋的就不一定了。

    就当朱元璋思索着该如何回这话时,刘伯温却突然继续说道:“不过,若要大将军做中书省丞相,有一点确是不得不防。”

    说到这里,刘伯温急忙对着朱元璋拱手拜道:“皇上,在臣说这话前,还请皇上恕罪,因为一会儿的话可能会冒犯到大将军,臣知道大将军与皇上之间的情深义重,也明白皇上向来以忠义为先,不想猜忌兄弟。”

    “若臣说的不对了,皇上便当一个笑话听了。”

    瞧着刘伯温的模样,朱元璋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说你的。”

    刘伯温起身,道:“大将军在之前一直深耕于安丰路,致使安丰路民富物博,无论是工农士贾,皆撑起了朝廷的半边天下。虽然大将军功劳无双,且对陛下中心耿耿,但为帝者,切不可以个人情感为先。”

    “所以,微臣想说,若要使大将军为中书省丞相,必要解决其在安丰路的掌控力。”

    “当然,微臣明白,陛下不忍寒了大将军之心,所以一直都没有动手,但微臣有一个办法,既可以解决大将军掌控安丰路之患,又可使大将军对陛下说不出半点怨言。”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的眉头皱的越发深了。

    虽然刘伯温说这话都站在他朱元璋的立场上,给他朱元璋带了一顶高高的帽子。

    可是他朱元璋自己明白。

    刘伯温刚刚所说的那些,确实是一直积压在他朱元璋心中的重石。

    所以到现在他朱元璋都不敢贸然的使用齐衡,就是怕一个弄不好,又到了当初尾大不掉的局面。

    如果有办法解决齐衡对安丰路控制权的问题,这自然是好。

    但他朱元璋不知为这个问题想了多久,却始终都想不到什么好的主意,难道他刘伯温就能想到?

    带着心中的怀疑,朱元璋淡淡的说道:“继续说。”

    刘伯温点头,继续说道:“陛下,您可知道汉武帝刘彻?”

    朱元璋道:“自然知道。”

    “那陛下可知道,当初刘邦在推翻秦朝的时候就以秦朝废除周天子分封天下的制度为由,痛斥了秦朝,而在他建国后,为了避人口舌,所以恢复了分封制?”

    朱元璋回忆了一下,说道:“咱记得,这一段李先生给咱讲过。”

    刘伯温再次点点头:“若一直遵行分封制度,必然会再次出现像春秋战国时的局面一样,诸侯强而汉廷弱。陛下可知,分封制之患,是在什么时候解决的嘛?”

    对此,朱元璋还真不知道。

    而刘伯温见此,则继续说道:“是在汉武帝时,为了巩固朝廷对各封地的掌控,将过去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变更为强制诸侯王把土地采用诸子均分制,把封地分成几个部份传给各个儿子,分别形成直属于汉廷的更小的王国与侯国,直到诸侯国越分越小。”

    “小到影响不到汉廷的统治,朝廷可以随时收拾他们,或者放任不管。”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推恩令。”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在听到汉武帝竟然用这样的方式,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困扰无数人的死题时,不由的眼前一亮。

    这对于他日后的统治,可是有极大的启发效果。

    见朱元璋这般表情,刘伯温便明白朱元璋听懂了这推恩令的精妙之处。

    就告诉你,要对你动手。

    你还偏偏奈何不得我。

    气不气。

    你要是敢拒绝,就是跟你身边那亲兄弟们翻脸。

    不用朝廷收拾你,你自己先乱了阵脚。

    “推恩令......”

    朱元璋默默的念叨了一句。

    然后又急忙说道:“这名字咱好像听到过,李先生似乎跟咱说过,不过咱怎么记不得他讲过这推恩令的精妙之处。”

    想来想去,因为时间太久,朱元璋也想不起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便索性摇了摇头,说道:“咱想不起来了,不过咱说啊,这东西还就得你刘先生来讲,你瞧,你这一讲,听的咱浑身来劲,这推恩令这辈子怕是都忘不了了。”

    听着朱元璋对自己的吹捧,刘伯温只是随意的笑了笑,然后说道:“微臣说这推恩令,就是想说,这推恩令汉武帝使得,为何陛下使不得呢?”

    朱元璋闻言,眉头又皱了起来:“汉武帝搞推恩令是为了让人家分家,跟咱有啥关系?”

    刘伯温一笑:“陛下,推恩令虽然精妙,但也不是不可学习变通的。其精妙之处便在于它是一计阳谋,摆明了刀架在你脖子上,你还不得不让它砍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