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马前一卒-《蜀山悬剑传》
第(2/3)页
天宝初年,三十出头的李光弼已经官至朔方都虞候。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李光弼又升任河西节度副使,封蓟郡公,成为河西二把手。这一年,李光弼才刚刚四十出头,而大他十余岁的郭子仪此时还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横塞军使。可谓少年得志,顺风顺水。
就在李光弼青云直上,一代将星冉冉升起时,他却突然辞官归隐,从军界淡出。直到安禄山叛乱后,才重回军队。
此事颇令人费解。白复注意到这个细节,命唐门全力收集李光弼辞官归隐的原因。
直到近日,唐门才送来情报。李光弼辞官原因竟然如此不可思议: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对李光弼器重有佳,遂奏请朝廷,任命其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
按此节奏,几年后李光弼就能顺理成章地接替安思顺,继任朔方节度使,成为帝国的封疆大吏。
李光弼不辱使命,来到朔方军后,整饬军队,令朔方军脱胎换骨。一系列举措,备受安思顺器重赞赏。安思顺越看越欣赏,决定招其为婿。
可是,李光弼此时已有妻室。
于是,安思顺开出诱人条件:只要李光弼休掉原配,取自己女儿为正室,他可以马上奏请朝廷,晋升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
安思顺乃是安禄山的堂兄弟,而此时安禄山还是玄宗的头号宠臣。
成为安思顺的乘龙快婿,朔方节度使仅是第一步,未来横掌数镇军印,出将入相也是指日可待。联姻,意味着飞黄腾达,扶摇直上。
要么舍弃结发妻子,要么舍弃高官厚禄,如何选择?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两难的选择。或者说,选择之难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良知。是遵从本心,还是与原本的自己告别。
李光弼想都不想,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一口拒绝,愤然辞官。
……
看到这里,白复对李光弼有了新的认识:此人面冷心热,断不是安禄山这种狡诈诡谲之辈。
……
白复重回朔方军营,再次请求从军,让所有朔方将领大感意外。
看着账下毅然决然的白复,李光弼眼神游离不定。
李光弼笑道:“白将军,可是我之前言语没有说清?”
白复道:“大帅说的很清楚,我完全明白大帅的一番苦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