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新年-《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2/3)页

    不过正是因为这种依赖性,才能给大明带来源源不断的贸易利润。

    陈武作为如今东番岛的最高官员,过年也来到了京城履职,朱瞻基还接待了他一次。

    “陈武什么事?”

    “他前几日来找我,询问在报纸上做广告的耗费,我说一次要两千枚银币,这么高的价格似乎并没有吓到他,反而很有兴趣。

    我当时就奇怪了,他一个驻军的参将,为什么会关注报纸上做广告的事儿。问他才知道,原来他也想在报纸上做广告,想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去东番岛。”

    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没有想到陈武还有这个聪明劲儿。不过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报纸在官员中的影响已经不小了。虽然现在报纸连一期还没有刊印,但是聪明人都看到了报纸的作用。

    “他有没有说如何募集这笔资金?”

    两千枚银币虽然不是一笔大数目,但是也绝对不少。他想做广告没关系,但是如果敢动用军费,那朱瞻基倒是要找他算算账了。

    他问清楚了广告的耗费后,倒是顺嘴提了一句。说福建那边成立了一个东番会,这个东番会为了开发东番,愿意出这笔银子。”

    又扯出了一个东番会,这让朱瞻基关注了起来,他招了招手,刘万就连忙来到了他的身边。

    “你让孙林过来一趟,带上东番会的情报。”

    刘万去了,朱有炖问道:“这个东番会我倒是知道一点,不过是一些小商人成立的互助会,集中多家的财力,物力来开发东番。像这样的互助会,大明已经有了不少,特别是在宁波,各种各样的商会,多不胜数。”

    朱瞻基笑了笑,没有回答,心中涌出了一丝警惕。

    朱有炖看不到这种商会的威胁,但是朱瞻基却不会大意。

    大明的贸易如火如荼,虽然內监控制了大部分贸易的进出口权,但是生产和运输,还是要依靠民间力量。

    以茶叶为例,內监不可能自己种茶采茶,这些还是要依靠商户。只不过,这些茶叶必须要经过內监的手来卖到海外去。

    除了茶叶,布匹,丝绸,瓷器这些商品都是如此。

    而且,內监人手有限,不可能控制所有的货物。就像那些粗瓷大碗,內监根本看不上这点利润,只管收税,不愿意掺和进这些生意。

    一大部分初级商品,都是民间力量自己控制着。

    但是这几年朱瞻基出海在外,今年又一心在控制朝局,对这方面倒是有些疏忽了。

    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这种带有会社性质的机构,都是那种半黑半白的。

    因为政治结构的原因,朱瞻基不担心大明会出现后世美国的那种财团,但是很可能出现像天地会,白莲教这样的势力。

    孙林很快就来到了朱瞻基的面前,手里还拿了一叠资料。“殿下,东番会是十五年在陈武扶持下成立的一个互助机构,原本只在泉州,福州一带有些影响力,不过这几年逐渐向北发展。在会社中,东番会不过是一个三等会社,并不值得关注。”

    “如此说来,你们对这些会社都有进行关注?”

    孙林点了点头,道:“自十七年开始,咨情司就对大明的商会,会社进行了一番统计,安插了不少下线。按照人数多少,势力大小,分成了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不同的关注和干预力度。”

    朱瞻基这才放下心来,吩咐道:“让人将这些情报汇集成册,呈交上来。”

    没有朱瞻基的吩咐,孙林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在朱瞻基的心里,这些做的还不够。因为这些暗中的插手,肯定不如直接管理的好。

    治政,就像军事一样,虽然难免会有一些阴谋诡计。但是大部分时候,都依旧需要一种堂堂正正的制度约束。

    就像和尚们有僧录司,道士们有道录司,这都是专门的管理机构。

    而商会,也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进行管理和约束,包括扶持。

    不过这件事不急,等到年后再操办也不晚,朱瞻基也还要找一个合格的官员来牵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