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吃过饭回到什刹海,萧白小睡了一会儿,起来后,他给母亲梁玉芬打了一个电话。 告诉对方自己已经到了京城。 “阿白,下午下班后我去买些菜,你来雍和宫这边吧,最近天冷,我们不爱跑远路,一直都住在那儿。” 梁玉芬和萧天放的单位,距离亚运村比较远,所以他们最近一直都住在雍和宫的那套院子。 “好的,时间差不多了我就过去。” 萧白应承了一句,随即挂了机。 傍晚时分,萧白带着给父母买的一些礼物,以及几样年货,和王铁军一起来到了位于雍和宫附近的那套四合院。 “张叔?你好,你好!好久没见了。” 进了屋,萧白看到父亲萧天放正和张淳坐在沙发上聊天,他就赶紧上前打招呼。 张淳不仅是父亲的好友,还是王川富的恩师,对于这一位,萧白一直都是很尊敬的。 “哈哈,咱们的企业家回来了。小萧,我今天是来兴师问罪的,谁让你把握最得意的弟子给拐跑了呢。” 张淳这人没什么架子,哪怕面对晚辈,他也一样喜欢开玩笑。 “张叔,你这可就冤枉我了啊。即便是没有我,你以为川富还能在研究院呆几年?他呀,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主。” 萧白连忙大呼冤枉。 “老张,别啥事都怪到我儿子的头上!你那个得意弟子,可不是一般人,人家迟早会展翅高飞的。” 梁玉芬刚好端菜上桌,听到张淳的话有些不乐意了。 “玉芬,老张就是开句玩笑。菜都好了没有?好了咱们就上桌吃饭。老张,我这里还有两瓶茅台,今儿和你好好喝几杯。” 萧天放看了一眼梁玉芬,出面打了个圆场。 他心里很清楚,张淳并不介意王川富辞职到外面闯荡,他那句话其实是在提醒萧白,要他和自己的得意弟子好好合作。 吃饭的时候,张淳和萧天放一边喝酒,一边聊得起劲。 萧白很少插话,主要是听他们谈话的内容。很明显,父亲萧天放的观点趋于保守,而张淳的观点要激进一些。 “老萧,以后大家的观念会彻底改变,不会再拿有色眼镜看待所谓的‘生意人’。南巡讲话你也学习了,但你的思想还需要再解放啊。” 张淳断言,今后进国有单位上班不再是大学生的唯一出路。用人单位的多元化,自主择业的常态化,这才是趋势。 “我不和你争,咱们接着喝酒。” 萧天放摇摇头,他一直认为改革应该是和风细雨式的变化,不急不躁,才是最稳妥的。 吃过饭,张淳很快告辞离去。 他和萧天放之间争论过的问题很多,但从来不会因为观点不同,而影响到两个人的关系。 萧白没有马上走,饭后他陪着父母聊了很久。差不多到晚上十一点了,他才带着王铁军回到了什刹海。 转眼到了春节。 今年过年和往常没什么不同,如果非要找一条出来的话,那么这个春节大假谈论最多的就是南巡讲话。 事实上,从这个春节过后,全国就开始形成了几股风潮。“停薪留职”和“辞职下海”,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汇,接下来就是办公司热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