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没用-《我在大明得长生》


    第(2/3)页

    就说这童子尿,别的地方不好收集,毕竟古代男子成亲的早。特别是几十年的童子尿,几乎是不用想。

    但是皇宫不一样。

    皇宫中什么最多?

    太监啊。

    大明是拥有太监最多的朝代,东、西二厂,各处矿监。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太监,他们是皇帝的直属派出机构员工,是官府之外,大明皇帝派往全国的另一套财务系统的工作人员。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业税收不上来。财政空虚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万历十年,国库存银才400万两,连一场仗都打不起。既然农业税收不上来,商业发达起来,那就大力征收商业税呗。

    但是,明朝商业最发达的江南地区,出了最高比例的朝廷各级官员。

    他们自己家里的万贯家财,很多是靠商业贸易赚来的,强烈反对收税。

    事实上,明朝最终灭亡的财政因素很大。

    江南的商业税收不上来,其他地方的农业税却越来越重,

    最终西北大旱绝收,农民交不起税造反,断送了明朝江山。

    明朝的皇帝三番五次想要征收商业税,但都被内阁和各级官僚反对。

    中学课本里的《五人墓碑记》,说的就是东林党人暴力反对商业税的事。

    这说明,通过正常的官僚系统去征税,显然是与虎谋皮。

    所以明朝才会有那么多的太监,因为明朝官员不足用,所以皇帝们才需要大量的太监去矿山当矿监。接管了国家的岁办、采办、皇店。

    就是最信任的朝官的弘治皇帝在矿监、太监收税上,也是牢牢的站在了太监一方。

    这不是弘治皇帝信任太监,而是不得不如此。

    明宪宗留给儿子的朝政局面并不乐观。首先就是财政的亏空,为了镇压成化年间,声势浩大的荆襄流民起义和大藤峡地区瑶族和壮族起义,财政支出日益增加,国库储蓄减少。内乱同时,且有外忧。自成化初年起,蒙古鞑靼部首领孛来与小王子、毛里孩等先后进入河套地区,并以此为基础,不断骚扰延绥、大同等地。明廷派兵征伐,鞑靼各部则去而复来,迄无宁岁。还有就是行政效率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都是混日子。最后就是自然灾害多,四川、河南、陕西等地相继闹灾,各类问题成堆。但是好在弘治皇帝登基之后,牢牢抓住了大明问题的核心,财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