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科教兴国-《回到明朝当朱标》


    第(2/3)页

    三人成虎,谣言一旦传出,覆水难收。众人又爱听猎奇刺激,武潘二人的谣言四处流传。施耐庵整理,做成了戏文。

    既然这样的戏文都可以,那他也要让手下这些文官,为大明编几出关于新政的戏文,拿来好好的演一演。

    从南直隶到北直隶,再到西直隶,传遍大江南北,演遍大明的府县乡。

    次日,周报阁最为忙碌,他们腾出一间放周报的屋子,留出来给大明“文工团”作为演绎戏文用。

    大明天子亲自在文工团指挥众官员,把大明的扬州府这些年的变化写进戏文。

    高启和罗贯中根据朱标新政的实施和要求,将大明开国时的废物到青苗万亩,到后来国士院的肥料和农具,红薯土豆辣椒玉米,都编进了戏文。

    戏文讲的是,扬州从洪武初年的十八户人家到朝廷开始在那里种新粮,做试验田,盐务局,一点点的从荒地变成繁华,主要突出扬州府的变化。

    朝廷进行的化肥,粮种,以及农具,下西洋带回来的稀有物等这些为大家呈现。

    戏文的名称就叫:《烟花三月下扬州》。

    朱标让大明话剧社的戏子过来演,编了关于扬州府变化的歌谣调子。

    把科技和教育用纪实的方法写了出来。并让各地中每天读周报的地方增加了一项讨论科技教育。

    比如,为什么东西要往地上落而不是空中。

    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白天去哪里了……

    各府县设“国士奖”,凡是各地会搞发明的,能够发明新东西,朝廷便将国士奖的奖银发给他们,鼓励他们多发明。

    又让各学堂府学的学子,在休沐时走上街头,他们每为百姓讲说一遍新政戏文和故事,就算成勤工俭学,一天三十文。

    在银子的带动下,大家都积极的动起脑来,朱标编的诗句也开始流传。

    京城大街中,常听到有人在吟诵:

    “君不见,国富民强科技来,穷困潦倒不复回。君不见,曾经稻田稀如草,而今丰收稻成海。

    得粮喜庆须尽心,莫使地荒人颠沛。帝行科技必有用,千粮丰收春耕来。

    化肥良种且投用,撒入土地换千金。银土豆,金玉米,玉米辣椒成了宝。

    今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朕侧耳听………

    青天绿水,小桥庄园。
    第(2/3)页